感冒药是一个统称,为了便于理解,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
知道了感冒药分几大类,那我们把常见的感冒药说明书的成分都“对号入座”:
感冒药只是可以缓解感冒时候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让人体舒服一点,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对症治疗”。“吃了总比没吃强”是一个用药误区。另外,也不需要规律性用药,只在必要时用药。比如,不发热或低热时不需要服用退热药。感冒药有单方也有复方。复方药物中通常包括几类“感冒药”,因此,切忌不要再重复使用其他同类药品,同一类药物只吃一种就可以了。比如以常见感冒药“*诺”为例,其中已经包含“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马来酸氯苯那敏”,退热、镇咳、缓解鼻部症状的药物都有了,只是没有化痰药物。如果有化痰需求,只需要再加化痰药就足够了。比如鼻部症状就可以选用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或马来酸氯苯那敏。马来酸氯苯那敏为次选,因为氯苯那敏是比较老的一代抗过敏药,副作用相对多,有些人群可能不适宜。再比如咳嗽咳痰,就可以单独使用一些止咳化痰药。中药通常为复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中药复方中也含有西药的退热药成分。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像维C银翘片、银菊解毒丸、感冒宁胶囊等中成药,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所以,一定要看说明书中的药物成分之后再服用。不可与西药退热药一起同服。不同的中药之前成分或功效也可能有重复现象,因此,不要盲目认为多服几种就可以多一样抗病武器。其实,这么多所谓的武器有时只会带来更多的副作用,比如伤脾胃,损肝肾等。2020年3月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修订对乙酰氨基酚常释及缓释制剂说明书的公告》,建议对乙酰氨基酚口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2克。若正常人一次服用6~10克,即可引起大范围肝组织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因此,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服药时间间隔服用。切忌追求温度回归正常,而随意短间隔或加大剂量服药。 发热是人体在与病毒做斗争,一般人群如果发烧温度不超过38.5℃,并且身体没有特别不适,并不建议服用退热药。 少数病人服药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活动性或既往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的患者禁用。 两种药物退热效果相似,但单次剂量对乙酰氨基酚起效更快,而布洛芬退热作用相对较强,降温维持时间相对较长。 多种复方感冒药(包括中药复方)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点须特别注意。 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禁用。甲亢、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 膀胱颈梗阻、幽门十二指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消化性溃疡、高血压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 对于痰多的患者,容易导致痰咳不出,加重感染,严重者可能出现窒息,因此要化痰为先,不要只服用镇咳药。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人民日报”。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