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气春分,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利比里亚、巴基斯坦、摩洛哥、津巴布韦等5个国家的11位外国友人来到了济南市章丘区,沉浸式体验葫芦烙画、青野五音戏等当地特色传统文化,感知千年古村的厚重文化底蕴。
外国友人一行首先来到友谊匏园,进入展厅,大家被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葫芦雕刻艺术品深深吸引。“葫芦谐音‘福禄’,自古被视为吉祥物,把绘画、烙画艺术巧妙构思于葫芦之上,在增加葫芦艺术价值的同时,更使这些艺术葫芦古朴自然,别具魅力。”谈起葫芦,济南友谊葫芦创始人马友谊向外国友人们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来,神话故事、花鸟虫鱼、山水风景……有了雕刻技艺的加持,小小的葫芦一下就身价倍涨,成了炙手可热的收藏品。
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友谊介绍,在葫芦生长期间,根据不同品种的特征,通过适当的人工干预,改变葫芦的形态特征,从而培育出艺术加工需要特定形态的葫芦。随后,经过清洗、去皮、晾晒、设计、雕刻、打磨、上色、保养等一系列工艺,一件葫芦雕刻艺术品才能最终完成。
十二生肖、国旗……外国友人们拿着属于自己的小葫芦,跃跃欲试。来自摩洛哥的安布亚诺(AMBUANO WILY)在自己的葫芦上刻下了中国和摩洛哥的国旗,他说,“中国和摩洛哥,friend!”来到中国三年,他对中国文化还是一如既往的“狂热”。作为一名业余Youtuber,无论去哪他都带着手机云台和麦克风,对他而言,中国的风土人情极具吸引力。
在中外文化交流和情感互通的道路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以火为墨,铁笔生花烙下中华文化,小小的葫芦画内藏着大大的乾坤,当观赏到马友谊老师创作的、被人民大会堂收藏的作品《明妃出塞图》后,外籍友人都在不住地惊叹,这是对马友谊老师作为一个匠人的最好回馈,也是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至高赞赏,外国友人们纷纷表示:“希望把这份‘福禄’带回去给家人和朋友。”
作为中国非遗文化五音戏发祥地、建筑之乡,本次非遗之旅的第二站外籍友人一行来到了位于章丘文祖街道南部山区的青野村,五音戏起源于清康熙年间,以板腔体为主,辅以部分的曲牌腔和小曲。内容多为表现当地百姓的生活及情感,生活气息强烈,地方特色浓郁。独特的艺术风格对我国地方戏曲的探索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在五音戏博物馆,大家了解了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史,并穿上戏服,在五音戏传承人马乃转、张霞的指导下,学习简单的戏曲动作和唱法。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人民在五音戏的演绎中联系在一起,现场充满欢声笑语。来自利比里亚的阿米娜说道,“这些头饰和服饰都非常漂亮,我特别喜欢,而且演员们的表演非常地具有感染力,希望还能有更多的机会听到来自中国的其他地方戏曲。”
学手造、品戏曲……此次活动让外籍友人沉浸式感受到了“手造”非遗之美,体会到了济南乡村的地域民俗,让更多的外籍友人进一步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未来,济南还将通过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邀请不同国家的外国友人深入感知体验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凭借东方独有的古韵,以非遗、艺术体验为轴心,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展示济南的自然之美、历史之美和人文之美。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爱济南”。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