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年大学党员志愿者一行四人,前往明水街道查旧村,走访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陈志海同志。车子沿秀水大街北延路行驶不远,向右一转,一座宏伟壮观的牌坊式大门映入眼帘。红色的门楼,黄色的墙壁,传达室矗立中间,上下路分列两边,上面扁额书写“查旧社区”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好一幅建设新农村的巨幅画面。组长郭际奎说,这就是查旧老村改造后的新社区,在拆迁之前,已经对旧村都拍了照,记录历史,展望未来。走进社区,平坦的马路,开阔的广场,绿树成荫,鲜花绽放。三五扎群的老人或孩子,在阴凉处欢声笑语、拉呱聊天,好不快乐,“幸福”二字在他们脸上表露得淋漓尽致。七转八弯,来到了陈志海老人的家中。
陈志海生于一九二五年,今年九十四岁,他的老伴比他还长一岁。两位老人由于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目前和小女儿在一起生活。他们常年在两张特制的病床上生活,升降自如,操作方便,虽卧床不起,但整个房间、被褥、衣服等都非常整洁,可见子女们关怀备至,服侍周到。
陈志海是一九四四年初入伍的,先在朱家峪进行集训,然后南下在临沂山区与日军开展斗争。有一次,在一个村子里,他们被鬼子包围了,在突围过程中,与日军短兵相接,展开了肉搏战。俗话说,两兵相遇勇者胜,陈志海充分发挥了自身人高马大力气壮的先天优势,敢于刺刀见红,勇猛杀向敌人,鬼子一看,形势不妙,抱头鼠窜。由于陈志海意志坚定、机智勇敢、吃苦耐劳、不怕牺牲,部队党组织认为他已经具备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在连长董占水的介绍下,于一九四四年八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更加鼓舞了他的革命热情。
日本投降后,他的部队被编入华东野战军,继续在山东与国民党开展斗争,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外围战,之后,南下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他说:“印象最深的是孟良崮战役。一九四七年春天,山东解放区是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对象,蒋介石调集最精良的部队整编七十四师作为主力围剿我山东纵队。我军以小股部队边打边撤,将敌人引入了孟良崮,同时从左右两侧的山沟中悄悄地深入敌后,切断了敌人的后路。在我们发起总攻后,敌人一看形势不利,凭借优良的装备,与我军作拼死挣扎。虽然敌人伤亡惨重,军长张灵甫被击毙,但我军也伤亡不少,我们连为了与敌人争夺一个制高点山头,前仆后继,勇猛杀敌,最后攻下山头后只剩下我们两个人,我当时是代理排长,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战友就这样牺牲了,心中十分悲痛,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但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陈志海继续说:“淮海战役期间,有一次战斗打响后,我们十几个同志作为第一批人员冲锋在前,杀向敌人阵地,正当此时,敌人的机枪扫射过来了,压制了我们的进攻。我抬头一看,不远处有一座桥,立即在桥墩下隐蔽下来,但有很多同志牺牲了。首长命令一定要找到‘小陈’,幸亏我有惊无险,和战友们一起完成了进攻任务。就在这次战斗之后不久,我们俘虏了敌人的一个机枪手,他枪法特准,百发百中。在我军优待俘虏政策的感召下,他毅然参加了解放军,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只可惜他过早地牺牲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刻认识到军事技术在战斗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在陈志海保存下来的许多证件中,还有一本伤残证,他告诉我们:“一九四九年春节前后,在淮海战役的一次战斗中,要夺取敌人的阵地,就必须先铲除敌人的碉堡,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我们班,战友们都争先恐后踊跃报名,在战斗中作战勇敢冲锋在前,我的左臂就是在这次战斗中被爆炸物击中而负伤的。”
陈志海在谈到军民关系时对我们说,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体现得最为突出,淮海战役的后勤给养真的就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在渡江战役中,绝大部分船只来自老百姓,是老百姓划着自己的船,来回数次帮解放军渡江的。其中有一家,父亲和女儿共划一只船,往返多次运送解放军,在百姓的帮助下完成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全中国。后来,清点人数时,发现父女二人失踪了,大概是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陈志海因左臂伤残,被分配在华东炮兵军械部一总库一小队任副库长,负责保管军械弹药,一干就是三年多。一九五二年九月,他响应国家支援农业生产的号召,复员回乡务农。由于身体原因,他只能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干过生产队的保管员,也干过大队代销处的代销员。如今,他虽然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但当我们把鲜红的党章递在他的手上,把精致的党徽别在他的胸前时,老人家激动地热泪盈眶,一再表示:“党没有忘记我们,我们要永远跟党走!”
向章丘老兵致敬! 祝福革命前辈健康长寿 我辈更需珍惜今日幸福生活!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章丘新闻中心”。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