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兴”字号当中,“连兴泰”规模最大,以经营估衣业和钱庄见长,颇具典型。
“连兴泰”创建于1878年,店址在刁镇东村大街路北。东家是索家忠恕堂,总掌柜也是索家人,但不是资东,人称“索老四”。其产权关系及经营方式是:东家出资,掌柜负责经营;股权(即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盈利“五五分成”。

“连兴泰”开始是以经营估衣业为主,在集市上购货,然后转手倒卖。索老四精于经营,颇具理财之术。在集市上收购估衣时,每每先给卖主开个高价,但并不急于收购。有“连兴泰”的高价顶着,卖主不愿贱卖,外地商贩又不肯出高价,因而卖的卖不出去,买的又买不到货。待下集时,卖主只得将货赊给“连兴泰”,等下一集再来取钱。外地商贩也只得到“连兴泰”进货,这样“连兴泰”就以较少的资金运转起来,并逐渐垄断了刁镇的估衣市场。
逐利是没有适可而止的,一年之后,东家加大投资,经营项目也逐渐扩大到杂货,钱庄和酒店。数年后,生意更加兴隆,规模不断膨胀。又在莒州、沂水设两处分号。莒州分号掌柜是索广监,沂水分号掌柜是索广明,刁镇是总号,总掌柜是索老四。总号统领分号,分号定期向总号报账,上上下下在利益上休戚与共,年终由总掌柜向东家报账结算。
莒州分号,经营得法,生意兴隆,规模超过刁镇总号。莒州分号为扩大经营,吸引当地民间投资,印制了钱帖子,并且可以在当地市场上流通,信誉很高,据知情者说“连兴泰”的钱帖子在当时市面上比大洋还吃香。成为市场上的通货。其实,这是很冒风险的,因为欲求无本之利,情似赌博,势同垄断,这全依赖于“连兴泰”的实力和信誉。刁镇总号也随之印发钱帖子,以增股募资。沂水分号也很有实力,亦有钱帖子在当地流通。后来沂水分号失火,持有“连兴泰”钱帖子的贩资者纷纷前来挤兑,沂水分号向总号告急,总号索老四命令莒州分号往沂水运钱救急,运钱的小推车多达几十辆。挤兑者见“连兴泰”实力雄厚,不仅不再挤兑,而且继续向“连兴泰”存钱。这样,索老四力挽狂澜,沂水分号起死回生,并扩大规模,在原址基础上建起楼房门面数十间。
三处“连兴泰”的生意都很兴隆,买卖越做越大,实力也越来越雄厚。有一年老三区(高官寨)遭水灾,有一部分货款收不上来,掌柜索老四便瞒着东家将这笔货款在辛庄附近购置一部分土地,并雇人种上麦子。他打算收了麦子便据为己有,如果麦子不收,就将这笔款子给东家算上。这年麦后,辛庄用十几辆大车往索家运麦子,东家方知此事,知道掌柜有了二心,不久便首先借故辞了莒州分号掌柜。刁镇总号和沂水分号要挟东家,一齐关了门。后来结算散伙,索老四自己作东家兼掌柜,“连兴泰”易名“祥兴”,经营不到一年便关门倒闭。
莒州的“兴”字号,大多在土匪刘桂棠(刘黑七)占莒州时逐渐衰落;周村的“兴”字号商业也多在“吴大周”闹周村时关闭;章丘的“兴”字号在1928年张鸣九祸章丘时最终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