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月福 记得小时候,家乡民间流传有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下猎”(俺家乡土话念下liai)。 “下猎”?没听说过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在俺家乡章丘东张庄一带,可是大人、小孩都很喜欢玩的一种游戏。 · 游戏貌似下棋,两个人在“棋盘”上摆“演戏”。不同的是没有下棋那么高雅,那么深奥,而是土得掉渣。 “棋盘”简单明了,简单中富有逻辑,藏着奥妙。首先画大小不同的三个口字,套在一起,然后把三口字的四个角分别连起来,再在三口字四面的中间划线连接,别具一格的“棋盘”就诞生了。 “棋子”更是让人猜想不到。石子、土坷垃、草棒棒,或随便捻一些小纸团就可派上用场。 有了“棋盘”和“棋子”,妙趣横生的游戏开始了: 对弈双方各持不同的“棋子”,你一步我一步开始布阵。双方的“棋子”可任意摆放在线条交点上。当一方的两块“棋子”出现在一条线上,就可猎上对方的任意一块“棋子”,作上记号(在你猎上的对方“棋子”上放上自己的一块“棋子”)。 布阵完毕,检查吃掉各自猎上的对方“棋子”,然后,包袱、剪刀、锤,争得先后,开始“交战”。“调兵遣将”,你来我往,努力将自己的两“棋子”跳拨在一条线上,再猎上对方的“棋子”吃掉。哪一方的“棋子”最早被全部吃掉,输赢就成定局。 “下猎”随处可玩,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棋盘”就地一划拉,“棋子”就地取材。有热心人还在招人玩的“懒皮窝”、街头的石凳子上,用手锤钎子,永久地刻上了“棋盘”。
阴天下雨后不能下地干活的时候;生产队里开社员会人未到齐的时候;冬天里在“懒皮窝”晒太阳的时候;茶余饭后的时候;人们聚在一起,一有空闲时间就开始“鏖战”。自娱自乐、苦中寻乐,乐此不疲,其乐融融。 人们玩得最开心的时候,是在田间地头上。劳动间休息或中午吃过饭,无所事事,囚在老山沟里,大伙天天在一起也没话说了,老爷们抽着旱烟袋搬块石薄板画上“棋盘”,顺手折根草棒棒一掐,充当“棋子”,就杀上一盘。有时会因你抢走了一步或他偷吃了一块“棋子”而争得面红耳赤。 小青年们则比输赢,赌烟卷,有人输了不认账就会你跑我追,追着追着在地里就摔起了跤,笑闹成一团。 小孩们星期天、放学后挎着筐子上山时,也总是先找个敞亮的地方画上“棋盘”博弈一番,三人一伙、五人一团,等玩够了,这才开始打猪草、拾柴禾。 在我幼小的记忆中,我们农村人的业余生活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读书、看报,下象棋,那是有地位、有文化、有条件人的事,玩推牌九是不受喜欢的赌博人的嗜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们能做些什么?打打扑克牌却又买不起扑克牌,在更早的年代,农村也见不到扑克牌。 “下猎”游戏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单调、枯燥、乏味、无聊的闲暇时光由它而变得充实、丰满。 “下猎”游戏由谁人发明,它陪伴了多少辈家乡人的寂寞,已无人知道。丰富多彩的新生活也使青年人早已将它淡忘,只有桥头河边石凳子上,那袒露着时光痕迹的“棋盘”,还在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那一段段远去了的苦涩故事……
倩倩小学的时候还玩过呢 课间在地上或背面的课本上 画上“棋盘” 借同桌五颜六色的橡皮 或者团几个纸团就开始了 一场博弈! 章友们 这个“棋盘” 你玩过吗?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齐鲁一品”。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