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气温如“坐山车”忽高忽低,导致诸多疾病多发,特别是免疫力较低的儿童更易感染,再加上一直没有明显降雪,天气较为干燥,最近一段时间,全区各医院儿科门诊接诊量井喷。

儿科门诊进入“爆棚期”区人民医院一天接诊350余“小病号”

12月10日上午,记者在区人民医院儿科门诊看到,输液室早已人满为患,护士们忙得不可开交。这些小患者们最大的十一二岁,最小的才几个月大。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区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每天接诊量超过350余人,儿科输液超过200余人次,患儿咳嗽、发烧、腹泻、肺炎、哮喘等症状明显。“无论是门诊,还是病房,现在都处于爆满状态,医护人员也在超负荷运转。”区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儿科门诊候诊大厅,记者看到,很多家长抱着孩子在走廊里。儿科诊室里的医生已经被家长和患儿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起来。一个孩子至少有一两个家长陪同,小小的诊室里,挤得满满当当。儿科输液室张海燕护士长介绍说:“我们加班加点早已成为常态,连喝水、去卫生间等也成了一种奢望。我们医护患同心,并肩战斗,希望患儿家长能多给予理解和支持!” 
儿科医生加班连轴转忙、忙、忙!
记者从区中医院了解到,从11月中旬开始,该院儿科病房就连日爆满,医护人员也在超负荷运转。“每年这时候是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高峰期。七成以上的患儿患的都是呼吸系统疾病,多是发烧、咳嗽、流鼻涕;其次是腹泻的患儿。腹泻以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为主,而感冒多是流感病毒和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科二病区主任郭水玲表示。 
儿科门诊每天排满长队,住院病房更是一床难求,为了保证患儿入院治疗,儿科医护人员不得不在走廊加床,增加连椅供患儿及家属输液、休息。郭水玲说:“医生们每天早上查房,孩子们小,不会表达,所以儿科医生很多时候只能靠着孩子的反应和多年的诊疗经验判断病情。一圈转下来早已过了下班的点。为了保障每个患儿的安全,除了坐门诊时间,每天要多次去病房查看小患者们,了解病情及用药情况,经常晚上忙到十点多才能回家。” 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孩子的血管细,静脉输液扎针困难,儿科护士们的护理服务更加认真细心。记者在各医院儿科输液区看到,护士们为小患者输液总是蹲下来,不忘逗一逗孩子,让孩子分心,减少疼痛。 专家支招
重在预防 针对近期儿科呼吸道疾病高发的情况,儿科专家提醒家长,可以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着手预防。
衣:要给孩子适时增减衣物,多穿棉料的衣裤,并勤洗勤换。 食:要给孩子多饮水,有利于排尿和发汗,使体内的毒素和热量尽快排出,帮助宝宝预防发热;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等;多食含维生素C、E的水果,如西红柿、猕猴桃、苹果、枣等;避免接触容易过敏的食物。 住:房间里的摆设要简单,多开窗通风,避免被动吸烟和其他烟尘污染,常晒被褥,合理使用空气加湿器。 行:孩子平时要多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接受适度的锻炼;避免人多拥挤的环境;避免接触花粉等过敏源;远离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不退、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还是及时到医院儿科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