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的职业遗体整容师中,有一大批八零、九零后的年轻人,而问及选择这个行业的原因,竟有许多人回答说是受到日本电影《入殓师》的影响。
“ 10年前,有一部名叫《入殓师》的日本电影一举斩获了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国际知名奖项。电影《入殓师》讲述了一个误打误撞进入入殓行业的新手,在见证了各种各样的离别之后,逐渐发现了入殓工作的意义:让冰冷的人焕发生机,以最美的姿态和亲人从容告别。他开始真挚的投入工作,用自己的行动消融了周遭的误解。 ” 然而,现实生活远没有电影那么美好。
李士良是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殡仪馆的一名入殓师。自1997年退伍转业进入殡仪馆工作以来,他始终秉承着“逝者安息,生者慰藉”的服务理念,以真诚周到的服务、娴熟的专业技能投入工作,不惧各种世俗偏见,满腔热情投身于殡葬服务事业,一干就是二十年。
//勤奋好学 专业技能精益求精// 20年前初到殡仪馆,家人和社会的不理解,让李士良感到压抑和困惑。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全新岗位,他自学《殡葬管理教程》《新型火化机与环保技术》等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向老职工拜师求技,不懂便问,很快便掌握了火化炉操作、遗体创伤修复、遗体整容、遗体化妆等专业技能,并拿到《高级遗体整容师》资格证书。
2002年春天,李士良被调到遗体整容科,正式成为一名专职遗体入殓师,主要工作就是为逝者整容、化妆、穿衣、让逝者保持干净优雅的姿态。每天和逝者打交道的过程中,李士良从最初对遗体、死亡的恐惧逐渐变成了对生命的敬畏。他明白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让每一位逝者安息,让生者慰藉。每一次为逝者化妆整容,他都像完成一件艺术品一样,尽自己最大努力,力求完美。他说:“做入殓工作,必须带着感情去面对每一位逝者,应该把每一位逝者视为自己的亲人,让逝者面容安详、平和,还逝者以尊严,给亲人以慰藉,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价值。”
//不忘初心 守护生命最后尊严// 2002年夏天,在黄河打捞出一具遗体,运到殡仪馆时已高度腐败,气味难忍。李士良和往常一样戴上口罩和手套、穿上隔离衣开始工作。他表情肃穆,动作娴熟,细心地清洗遗体,用白纱布包裹,再为逝者穿上新衣,整理好遗容。当家属再见到逝者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激动地对李士良说:“师傅啊,谢谢您了,您干这个活真不容易啊!”
2003年1月27日凌晨,章丘某小区发生管道煤气爆炸事件。李士良接到通知之后,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立即展开遇难者破损遗体修复工作,对破损遗体进行填充、缝合,重塑,并在修复好的脸上适当化妆,让遇难者尽可能恢复到生前模样。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不时还有新发现的遇难者遗体被送来,他和其他同事不顾饥饿和寒冷,连续工作了8个多小时。
2013年5月20日,山东省某公司生产车间发生爆炸,造成车间倒塌工人被埋。接到任务后,李士良和他的团队立刻出发,负责遇难者遗骸拼接和遗容的复原任务。他们根据遇难者照片,捕捉每一个细微的面部特征,为每一位遇难者面部塑形。清理、防腐、骨骼重建、肌肉填充、皮肤重建、蜡封伤口……7个昼夜,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他们帮助遇难者找回自己最初的容颜。殡葬人用自己的方式坚守住了生命最后的尊严。
//不骄不躁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016年李士良晋升为车间副主任,先后被评为殡葬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度感动章丘十大先模人物”。新的岗位上,李士良不骄不躁,依旧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配合领导制定和完善各项奖惩制度,调动职工积极性;注重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多措并举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对车间服务人员的仪容、仪表、服饰、语言提出了规范要求,每个服务岗位都制定了岗位职责、工作程序、服务标准和岗位技能,实现了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
2018感动章丘介绍语
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李士良:不能微笑服务,就把军人本色洒满凝重的天空;心存人间大爱,无声地绽放别样的美丽。22年,你用真情抚慰千万个悲痛的心灵;8000天,你用担当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那灰色的世界,因为你,耕耘成了神圣的沃土。 死亡从来都是神圣的。往生之后,有的人被不舍告别,有的人终于获得了谅解,有的人则带走了亲人最大的遗憾和懊悔。
而无论是谁,无论他生前做过什么,他都用自己温暖的双手为他送别。因为生命,无论是鲜活的还是已经逝去的,都应给予同样的尊重和敬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