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就是章丘之光,永远照耀着你!
今天章丘之光来回答章友的几个问题 01 手足之争 Sabling 家有两个孩子, 天天因为抢玩具打架,怎么办? 开个方子 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手足之争。几乎没有不打架的兄弟姐妹,这是天性,也是自然规律。 其实,很多时候二宝之间的竞争,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并非全是坏处。相比独生子女,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发展竞争能力以及解决冲突和矛盾的能力。 大多数觉得两个孩子难以平衡的父母,通常都犯了一个错,就是总想当一个“公正的法官”。事实上,做到绝对的一碗水端平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没有意义。 两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性格、想法和需求也是不一样的,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去对待他们,反而会制造更多的不公平。 很多时候,父母退后一步,不要总是尝试做裁判,尽可能地把解决问题的“球”又抛回给孩子自己,这样也更有利于孩子能力的发展。 你最多就是在旁边做一个安全保障员,如果两个孩子真的打架了或是存在安全风险,你再介入。 很多时候,你也无法做一个公正的裁判,你看见的,未必是事情的全部。 比如,大孩子打了小孩子,但有可能是小孩子先发起了挑衅,如果在不了解事情全部信息的情况下,贸然指责大孩子,其实对大孩子来说也不公平,同时也助长了小孩子“耍小心眼”的习惯。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愿意和孩子做游戏的父母,在两个孩子争抢玩具时,你还可以“唯恐天下不乱”地加入战局,你可以表现得夸张一点,笑着说,该轮到我玩了。 两个孩子刚开始可能会突然愣住,但很快他们就会化敌为友,结成同盟直接向你发起进攻了。 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一场风雨欲来的争端,在你的智慧下,化成了三个人的笑闹。 这样的结果,不是很好吗?
02 情绪 Emotion 孩子胆子很小, 总说害怕,究竟该怎么办? 开个方子 孩子会有很多“怕”的东西,有些是显性而具体的某样东西,比如怕狗、怕虫子等,也有些是隐性的某件事,比如惧怕打针、抗拒吃药,等等。 有惧怕的情绪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在面对害怕的事和物时,孩子也包括大人,通常会有四种反应:想办法逃避、咬紧牙关扛着、直接情绪崩溃或是直面感受。 我们当然希望引导孩子能够直面自己的恐惧,只有在一步步接近这种恐惧的感受时,孩子才能慢慢体会并学会处理这类情绪。 所以,为了帮助孩子能学会应对恐惧的情绪,我们需要轻推孩子,帮他直面感受,尤其是一遇到困难就极力想逃避的孩子更需要这样的轻推。 但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力道,让孩子恰好站在那个情绪压力的临界点上。 这个临界点就是,孩子再往前一步,就会情绪崩溃,但要再往后退,又会变成逃避。 然后,我们再轻轻推着孩子,把这个临界点慢慢往前调整。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害怕下水游泳,我们既不能激进地直接把他扔进水里,也不应该任由他退缩逃跑。 如果我们任由孩子逃避,孩子无法正视自己的恐惧,也无法体会克服恐惧的放松感,孩子也会失去了游泳的乐趣以及学会一项技能的机会。 而如果我们不顾孩子的感受,强行逼迫孩子进入恐惧的阴影里,即便这一次咬紧牙关下了水,下次再去,他依然会恐惧紧张,甚至这种恐惧会更强烈。 这样也不能算作是真正地帮孩子克服了恐惧。 我们可以牵着孩子靠近泳池,在他不肯再往前走一步的地方暂停一下,这里就是孩子的恐惧临界点。 在他慢慢适应以后,我们再温和地想办法,引导他继续往前,慢慢地靠近泳池。 即便第一次游泳,没有办法做到能够下水,但不要放弃,多试两次,他就能慢慢克服恐惧。
03 教养 Parenting 儿子已经8岁了, 还每天都要我买很多零食和玩具, 要一直顺着他吗? 开个方子 当然不要了。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家长都有求必应,即便家庭经济条件再好,也是不应该的。 无论是要玩具还是零食,孩子都需要懂得适可而止。这个度在哪儿,每个家庭情况不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来给孩子明确。 一旦制定了规则,就要保持灵活的一致性,真正做到可执行、能执行,但又不至于僵化,而是能根据特殊情况灵活调整。 当然,除了建立规则之外,父母也需要反思,为什么孩子对物质的需求这么强烈? 如果真的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缺少陪伴,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更不应该是频繁地给孩子买玩具和零食,而是加强亲子沟通,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重新建立亲子间的情感连接。 这一点才是关键。 如果父母总是习惯于把孩子扔给玩具和零食,那么他只会对玩具和零食有更强的依赖性。 因为他感受不到足够的爱和关注,就只能不停地从物质中寻求安慰,从爸爸妈妈给她的满足里获得关注了。
今日话题 「 作为孩子妈,什么让你最抓狂 」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也可以私聊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