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作为全球第2大死亡原因,其死亡例数和发病例数逐年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在未来20年中,全球癌症例数可能会增加60%,防控形势不可松懈,预计到2040年,全球癌症新发例数将超过2700万。目前,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数持续上升,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
常见癌症的防癌体检项目
肺癌: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指出,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中的第1位。
2015年全国肿瘤统计数据显示,肺癌的年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45岁之后显著增加,因此,推荐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5岁。
早筛方式: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
项目意义:检查胸部脏器情况,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炎症、结核、占位及有无液气胸及量,心脏、纵隔、乳腺、胸部骨骼的病变等。
胃癌、食管癌:
胃癌:根据2020年中国最新数据,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三。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
食管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研究表明,针对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开展筛查与早诊早治能够有效提高人群食管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为进一步规范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提升食管癌防治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早筛方式:胃镜筛查
项目意义:胃镜检查是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食管、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医学手段,主要用于诊断消化道疾病、发现早期癌变、评估治疗效果。它能清晰识别炎症、溃疡、肿瘤等病变,是消化道疾病筛查和确诊的“金标准”。
结直肠癌:
预防结直肠癌其实有5-10年窗口期。结直肠癌的发生要经过从息肉到腺瘤,最终发展成肿瘤的过程,一般需要5-10年时间。结直肠癌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
早筛方式:肠镜筛查
项目意义:肠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筛查、诊断和预防结直肠疾病。通过内窥镜进入肠道,医生能直观发现息肉、溃疡、肿瘤等病变,并同步取样或切除可疑组织,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关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