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埠东粘土矿“5.23”重大透水事故
事故概况 2013年5月23日8时20分,济南市章丘埠东粘土矿发生重大透水事故,造成9人死亡,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046.5万元。
视频回顾
事故经过
2013年5月23日,埠东粘土矿早班当班下井人员为48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四层煤东平巷及下山平巷14名工人,四层煤西平巷9名工人,三层煤22名工人。8时20分左右,四层煤-5m水平东平巷工作面4名工人正在非法盗采煤炭时,突然发生透水,水流迅速淹没该工作面,进入-5m东平巷、西平巷、下山集中巷及其3条水平巷道,现场勘查痕迹最高水位约1.7米,距巷道顶部约0.2米。约11时,透水点水量迅速衰减,水从多处泄入深部老空区,东、西平巷已基本不见明水。11时30分,东平巷下山集中巷积水基本流干,此时突水点剩余动水量50-60立方米/小时,综合分析估算,本次总透水量约5000-6000立方米,透水瞬间最大透水量达到2000-3000立方米/小时。 事故发生后,企业负责人杨有建没有按有关规定上报,为隐瞒非法盗采煤炭和发生事故的事实,私自组织矿上人员排水施救,至23日下午15时,发现9具尸体,另有1人失踪。同时,私下组织人员转移、藏匿遇难人员尸体,并联系遇难及失踪人员家属协商赔偿和火化事宜,以达到封口目的。
透水点、透水水源及导水通道
事故调查组技术组5名同志和4名专家,在淄矿集团10名救护队员和淄矿集团埠村煤矿3名测量人员配合下,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勘查测量,委托山东省测绘院绘制了事故调查相关图纸,通过现场勘查、图纸比对和资料分析,对透水点位置、透水水源和导水通道进行了确认:
(一)透水点位置 通过对事故现场人员的调查询问,根据现场勘查发现的透水时冲翻的矿车和淤积碎石,以及埠东粘土矿与已关闭的原埠村镇一号煤矿复合平面图比对,透水点位置在已关闭的原埠村镇一号煤矿老空区及F16断层下的四层煤东平巷东端采矿点。 (二)透水水源 该矿区四层煤浅部附近地表有瓜漏河,该河床多处切割到基岩地层,渗漏水比较严重,且历史上三、四层煤浅部存在多处老井、老空区,破坏了河床的完整性。从绘制的埠东粘土矿与原埠村镇一号煤矿复合图上看,透水点位于已关闭的原埠村镇一号煤矿F16断层附近,F16断层穿过老空区,同时向西北延伸到地表与瓜漏河连通,形成补给通道。经询问该矿工作人员,下雨时尤其是河流过水时井下淋水量明显增多。事故发生时虽未进入汛期,但根据章丘市气象局提供的资料,今年4月1日至5月23日,章丘地区降雨量合计达65.1mm,已经对河流进行了补给,成为透水老空区的补给水源。透水总量不大,透水时井下作业人员曾闻到刺鼻气味,经水样化验结果分析,老空水质特征不明显,确定透水老空区是孤立的,且与上部瓜漏河存在水力补给关系。综合以上分析,确认透水水源为已关闭的原埠村镇一号煤矿孤立老空区积水及瓜漏河补充到老空区的水。 (三)导水通道
通过调查分析,透水时盗采四层煤东平巷工作面正在生产,该工作面长20米左右,水突然从工作面后部涌出。分析导水通道的形成是受放炮震动、顶板裂隙、采动导致地压变化等影响,不断增加的老空积水水压冲垮采动影响区煤岩柱和F16断层破碎带,出现透水通道,造成透水。 在2#转炉煤气回收系统不具备使用条件的情况下,割除煤气管道中的盲板,U型水封未按图纸施工,存在设备隐患,U型水封排水阀门封闭不严,水封失效,且没有采取U型水封与其它隔断装置并用的可靠措施,导致此次事故的发生。
直接原因 埠东粘土矿无视法律法规,在批复的粘土矿区域外,有目标、有目的地组织人员对粘土矿斜井进行掘进延伸,非法盗采已关闭的原埠村镇一号煤矿残留煤柱,并在F16断层和原埠村镇一号煤矿老空区附近,进行非法盗采活动,导致老空区积水溃入工作面,是透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行政处罚 埠东粘土矿因非法盗采煤炭资源引发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责任,且存在瞒报事故情形,建议对埠东粘土矿依法予以关闭,章丘市有关部门依法吊销有关证照,停水断电,拉倒井架,炸毁井筒,填平夯实。并给予以下经济处罚: 1.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第三十七条第(三)项和《生产经营单位瞒报谎报事故行为查处办法》(安监总政法(2011)91号)第十三条第(三)项的规定,由原济南市安监局就重大事故责任,对埠东粘土矿处200万元的罚款。 2.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第三十六条第(一)项和《生产经营单位瞒报谎报事故行为查处办法》(安监总政法〔2011〕91号)第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由原济南市安监局就瞒报事故情形,对埠东粘土矿处200万元的罚款。 3.依据《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由原济南市安监局依法没收埠东粘土矿非法所得2000万元,并对其处以非法所得5倍罚款。 4.章丘市政府对矿产资源及安全生产工作监管不力,责成章丘市政府向济南市政府作出深刻检查。
亡羊补牢已是晚 未雨绸缪方为先 温故知危 警钟长鸣 来源:安全执法 |